白酒業從“弱復蘇”走向“強崛起”?
【中國白酒網】2016年,對白酒行業而言,是從多年低谷走向“弱復蘇”的一年,價格上漲則是白酒業回暖的重要信號。進入2017年,白酒業延續了2016年的“漲價潮”,不少酒企都在為漲價做動作或謀劃,而剛剛過去的成都糖酒會,也被視為近年來“最火爆”的一屆。經歷了此前幾年的深度調整,白酒行業是否會迎來拐點,走向全面復蘇呢?
漲價聲音不斷
2016年開始,白酒漲價成了白酒企業不約而同的舉措,從白酒龍頭茅臺五糧液到知名品牌郎酒、洋河,都對旗下產品作出了價格調整,不少企業甚至一年內提價十多次。白酒行業的漲價潮也一直延續至今。最近瀘州老窖就在成都糖酒會開幕之前宣布上調產品價格。
3月21日,瀘州老窖在2016-2017經銷商表彰暨營銷會議上宣布,其52度國窖1573經典裝出廠價每瓶上漲40元至680元/瓶。實際上,從去年開始,瀘州老窖就一直在謀劃漲價,僅在2016年一年之內,瀘州老窖就對旗下的國窖1573做了9次價格調整。
在瀘州老窖漲價的同一天,白酒龍頭貴州茅臺則傳出了不同聲音。茅臺集團總經理助理、茅臺銷售公司總經理馬玉鵬在茅臺2017年春季全國經銷商座談會上明確表示,“公司將嚴控茅臺價格,1300元是茅臺零售價的‘底線’,缺貨、斷貨還將會成為2017年的常態”。
雖然茅臺集團強調將堅守價格底線,但不少業內人是認為其堅守底線的背景恰恰就是建立在白酒漲價聲音不斷的基礎之上。而在今年,隨著茅臺的供應量與市場需求量之間不平衡的加劇,讓業內人士對其價格走向持有樂觀態度。據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能投放市場的可勾調53度茅臺酒為6500噸左右,只能滿足20%至25%的市場需求。到今年下半年,可滿足的市場需求也僅有50%左右。
推新意愿增強
除了價格調整之外,今年糖酒會上釋放出的另一個信號就是白酒企業推新意愿增長,不少企業推出了新的單品。在白酒業內,最出名的單品當屬飛天茅臺和52度水晶瓶五糧液。如今,各家酒企聚焦“大單品”已成為一大重點策略。
去年以來,沱牌舍得就開始清理旗下產品,在3月23日,沱牌舍得方面還表示,2017年將對“沱牌”系列低端產品中規模小、銷售少的老產品完成清理。更早之前,另一知名酒企郎酒更以事業部的改革為旗下產品線調整鋪路。3月16日,郎酒將三大事業部整合為新的郎牌特曲事業部,明確了以青花郎、紅花郎、郎牌特曲以及小郎酒四大品牌走向全國的戰略布局。
一直打造高端白酒的水井坊經過調整后,也重新推出一款高端產品“水井坊?典藏大師版”,而這款產品也是水井坊打造的又一大單品。同樣,酒鬼酒也在成都推出了“柔”系列新品,對于新品的定位,被稱之為繼續搶占次高端價格帶的第二支全新單品。
弱復蘇或將持續
不管是白酒價格調整聲音不斷還是各大酒企紛紛推出新品,這些都被視為市場徹底走出自2012年八項規定出臺、限制三公消費以來持續幾年低谷的信號。雖然如此,仍有不少業內人士對于白酒市場是否將徹底走出低谷甚至于迎來強“崛起”持懷疑態度。據行業自媒體所報道,五糧液一位高管在內部經銷商會議中表示,“當前市場有所好轉,但還未真正地全面復蘇。”汾酒集團市場部部長楊波也表示,如果行業內只有幾個企業收入利潤同比增,并不是真正的復蘇。
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1-12月,全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同比增長3.23%。而縱觀白酒發展歷史,如今白酒產量的增速已經遠遠不及以往,2011年我國白酒產量增長高達30%以上,2012年也有近20%,就算與2015年的5.07%增長速度相比也有差距。
盛初集團董事長王朝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量價背離將是白酒行業2017年的一個關鍵詞,量會繼續向下,價格卻繼續向上,白酒產量很快會進入負增長期。在此背景下,外界之所以會判斷白酒行業復蘇,很重要的原因是瘋漲的貴州茅臺,其實際上掩蓋了白酒行業的真實情況。尤其是對中小酒企而言,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不敢提價,但卻面臨著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的包材成本的上漲,在雙重壓力下,市場形勢將更加嚴峻。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大增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價格上漲拉動的,行業當前只能說仍處于弱復蘇階段。